北极

我的两极之旅2-尊龙凯时ag旗舰

作者:何秀珍 (2017年)   2019-04-29   0

 我 的 两 极 之 旅
                                                            ----北极行

                                                

         与4个多月前出行南极时相比省心了不少,装备也无需添置,均是原装,到日提起行李就出发了。这天是2017年6月13日,是我北极行的开启日,仍然是264载我到北京。 看看我的出行行李,也是原装的,那挂着的标示牌仍是极至旅行的,只是上面的企鹅摇身化为北极熊。

        当然箱子里相当的容量依然是被泡面占有。说到泡面,有件事真让我郁闷至极,本来从南极剩回来的一包泡面准备再带它到北极遛一圈,加盖上北极点的戳,回来加价2倍拍卖,结果行前装箱时找那包被我藏在冰柜里的泡面却踪影全无,你猜怎么着,被老公吃掉了!!!损失惨重啊!更重要的是刚刚冒出来的那么一点点经济头脑直接给拧灭了!泪奔! 就是这包泡面。

        14日中午北京起飞8个多小时到达莫斯科机场,在这里转机停留8个多小时,并与上海广州飞来的团友集合成14人团。哦,不能把领队丢掉,15人。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莫斯科机场景色还是不错,这也是我们在未来12天内看到的最后一个带有星月的晚上。虽然因候机厅通明的灯火又隔着玻璃看不清星月,但“有灯光”。这是一个团友姚大师说的。我用照片留住了这个有灯光的晚上。    

        再飞两个多小时抵达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也是我们的登船地位于北极圈内69°n的俄罗斯最北城市也是北冰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更是俄罗斯通往北极的重要门户---摩尔曼斯克。待入住酒店已是俄罗斯时间15日凌晨2点,奔波了24小时,虽然在家提前几天服用助眠药,照样一如既往一路无眠,只在快到摩尔曼时小眯了一会。感觉疲累到极点了。在飞摩尔曼斯克途中,随着纬度的增高,天越来越亮,阳光洒在山丘上,现出点点金黄,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日不落帝国。

 
   
        在少时知道了南北极极昼极夜现象后,脑中就一直萦绕浮现着一幅幅神奇的画面,特别特别的向往,但那只是梦幻。现在它竟真实地展现在眼前,从酒店窗户望出去,小城正沐浴在阳光中,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傻傻的我傻傻地站在窗前傻傻地看着窗外阳光下的 小镇——又犯傻了,忘记了一路的奔波和疲累,直看到两眼酸涩才想着拿起相机拍下了我人生第一次看到的夜半的阳光。  
       这张飞行的飞机照片是团里的小孙美女发的,瞧那色彩,美吧。小孙应该是从事新闻媒体方面工作的,她拍摄的照片和出手之快俨然反映出她的职业。她干练开朗,脸上总挂着和太阳一样灿烂的笑容。小孙是和老公丁老师一同出游,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夫妻俩特别恩爱,干练的小孙在老公面前却有着小鸟依人般的可爱,老公心里一定是美美哒。 
        实在撑不住了,只想睡,还是只想睡,连早餐都想免掉,于是倒头便睡。电话铃响了!真是不如意,是领队打来的,说就差我的上船行李没拿下去,唉,这觉是睡不成了,这才刚刚9点。不过待我从床上爬起来到得窗前,那蓝天,那白云,那阳光中的小城,抓起相机咔嚓了半天,胡乱洗把脸把行李拿下去。到了餐厅,选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边吃边看着窗外的景致。这个酒店位于市中心,是当地最好的酒店,从这里登船去往北极点的游客都住这里。虽然地处极地,但随处都是绿树鲜花,比起南极相同纬度的地区,这里的温度要高得多,因为向北面临北大西洋,属海洋性气候。因中午有登船前会议,还要退房,赶紧回房间收拾,并给家里发了信息,因为我们要开始12天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这次船客共有123位,要用2个多小时分组陆续登船,因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冰洋舰队所在地,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科研基地,所以港口戒备森严,安检很严格,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在路过二战纪念碑时车停下来我们去拍了点照片。这就是纪念苏联红军的纪念碑---阿廖沙。
  
        进入港口看到了我们要乘坐的船,一个红色的庞然大物——50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据资料介绍,这艘船原是为纪念二战结束在50周年纪念日下水而命名,始建1993年,直到2006年建成下水,船身长160多米,宽30米,排水量达2.6万吨,船上装有2座核反应堆,6米宽40公分厚的不锈钢冰带,75000匹马力的原子核动力可破厚达3米的冰块,还有最新的卫星导航系统和数字式自动操控系统,新式的测冰测雷达及海水淡化系统,并载有一架直升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核动力破冰船。船上有130多名船员,可搭载128名乘客。这就是我们乘坐船。这是后来在北极点拍的,港口是不允许拍照的。

        上得船,行李也到了,简单规整后拿着相机出去溜达。至此也就拉开了12天船上生活的序幕。我们住2层,酒吧间图书室会议厅小商店都在这层,甲板也够长,忒方便。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也是辽宁号的姐妹船就泊在我们船的前方,在甲板遛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第二张就是那艘航母。 
        餐厅在0层,用完餐领了保暖衣听了探险队长的安全说明会继续溜达。上上下下左右前后……走着走着不见了人烟,只见这里的什么东西都是油渍麻花黑乎乎的,光线也暗,还有象管道和不知名的机器一样的东西,机器的隆隆声大得可怕,也不知走在了一个什么犄角旮旯,心里直发毛,快往回退吧,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从那里拐进来的,上楼梯下楼梯怎么也不对。坏菜了,又找不着家了。平时那么多中国人,现在一个都没有,别说中国人,外国人都没一个。攥着一颗心,轻手轻脚地走,突然想这可是核动力船,别把什么东西给踩爆了,心里不由的就揣了一只小兔子。终于在一个拐弯处发现一个特小的房间敞着门,里面有两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外在聊天,我象遇见了救命稻草一样,伸着两个手指,说two,two指手画脚加表情,大概终于知道了我的意思,其中一个领着我转弯抹角来到一个写有2的房间门口,我直摆手,仍然伸着两个手指说我要去2层,他双肩一怂,两手一摊,我明白这是他不明白的意思,唉,只会“two”不会“层”那不白搭。但他很热心,又领着我上楼梯,用眼神询问我,我摇摇头,继续上,还不对,接着又下,又下,还是不对,这楼梯不是船中间人们常走的楼梯,是在一个角落里。他遥遥满是汗水的头,一副无能为力的表情,可他又不忍心丢下我一个人在这里,这可怎么办。我想我住34号房间,我就伸出三个手指又伸出四个手指说three four,他摇摇头,大概被我这二三四彻底搞懵了。就这时,一个扛着什么东西的人从楼梯上下来,他俩叽里咕噜了一会儿,他又领着我不知上了几层楼梯,拐了几个弯儿,眼前一亮,终于来到了一个大地方,在一个楼梯口还遇见了团里的小黄,谢天谢地,好像终于来到了人间,我向这位外国老人谢了又谢,他笑笑,摆摆手,走了。从此我再也不敢乱窜了,每天都是老地方:餐厅酒吧图书室会议室驾驶舱甲板。尽管如此,有时在甲板上下几个回合就又找不到家了,只好见人就问。对于我这个一贯不识方向不识路找不到家的人来说,这船简直就是个大迷宫,直到下船的最后一天也没整明白船上那些路径。谁设计的也不整简单一点(只是小声嘀咕一下)。

        等得6点钟涨潮时(这是船上使用的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比莫斯科时间晚两小时,以后在船上的12天我们都使用船上时间)我们的船由两艘船横拉着离岸驶出港口,以后将一直向北向北直到北极点。靠着船栏望着渐渐远去的淹没在被阳光照射着的飘舞的雪花中的军港,也就意味着我们将要消失在人类社会之外的茫茫荒野中,那个让我日思夜想的地方。云雾越来越浓,雪花借着风打在脸上,一种非常惬意的清凉。船行驶的前方还有俄罗斯的一艘核潜艇,不,据说是两艘,不过我拍出来的照片里只看到一艘。   

        眼前已是茫茫大海,回到房间,和我同住的小姑娘小张也回来了。她是另一个团的领队。昨晚我们就同住,她事情多,出出进进总在忙,得空了才能聊一会。今天的事情可能安顿完了,在收拾行李。我们一边收拾一边聊,我看她光大号的箱子就提了两只,里面满满当当,她说只有半箱子的东西是自己的,其余都是为团里准备的。真不知这小姑娘一路上这么多行李她是怎么整的,太不容易了。后来我注意到我的领队也是大的二的三的四的箱箱包包排着队。小张每天早上还要做中文广播,早早就得起连个懒觉也睡不了,我呢,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什么消息她就告诉我。有时外面出现了北极熊海象鲸鱼,广播时总是先播英文再播中文,等听到中文出去,甲板上的好位置已被占满,想插个缝儿都没有,后来只要有什么英文广播,她就赶快告诉我。这外文盲实在难当,连每天点个餐都费劲得不得了。很晚了,该睡觉了,实在不习惯大白天睡觉,只得把窗帘整得严严实实,营造出夜晚的氛围,这才睡下。不过总也睡不踏实,每隔一两个小时就醒,趴着窗户把头伸到窗帘外看大海,看太阳。

        6月16日,这是船上的第一个早晨,位置在北纬72度。天阴着,飘洒着碎小的雨滴或雪花,这一天船一直行驶在大海上——巴伦之海,极目远眺除了海还是海,深邃的海,船上的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一个讲座又一个讲座还有安全演习,我得空就去到各层甲板溜一圈,或靠着船栏望着大海发呆,在图书室还看了两本有关极地的摄影册子及极地的探险使,今天驾驶舱也开放了,当然得看。就这么忙活着一天过去了。

           


        睡到半夜1点多醒了(每天晚上的1点和三点左右准醒),窗帘撩个缝望出去,海面上有了冰块,我们进入浮冰区了。在船上的11个晚上都是这样,因为总惦记着外面会不会有好的光线好的云,或者是好看的冰好看的山,好出去拍点照片。每次醒来,总要戴上太阳镜扒在窗前把头埋在窗帘外面,(怕漏进光来影响小张)看太阳看天空看下雪看下雨看时而浓的不见天日时而轻的象透明的薄纱般的雾看白色的云铅色的云看深色海面上泛起的白色浪花外加或大或小或白或蓝漂浮着的冰块看空中飞翔的白色的黑色的红色的鸟看冰面隆起道道的冰脊看风在雪地作出的线条形状各异的画作看太阳转着圈的在天空变换着位置看分不出天地的白茫茫的世界,若不是撑不住,真想不眠不休地度过这珍贵的12天。

              


  

        早上打开电视看,我们已到了北纬78度。广播有北极熊!刚进入冰区就有北极熊运气太好了!抓起相机几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甲板。虽然我对动物一直没有太大的兴趣,但这是北极特有的原始生命,而且是北极的领主,而且是我平生第一眼看它,冲动是必须的。是娘俩!就在船舷下!没想到第一次看北极熊竟然是在这么近的距离下,生怕它们走掉,举着相机不停地按快门(情急之下都忘了设连拍)它俩望着我们,不停地叫,还变换着角度让大家给摆拍,要不就跳跃冰缝来几张很动感的美照,特别是娘俩双双起跳动作整齐划一的镜头,让我们那位见过不知多少北极熊的领队也不得不赞叹一番。我们也许是它们今年遇到的第一批客人,觉得新鲜,又或者是想多留几张美影,它俩左右溜达来溜达去,最后,妈妈可能感觉魅影留的差不多了,就招呼孩子要走,可是这孩子愣是流连不走,实在拗不过就一步三回头地磨蹭,我猜这熊孩子指定是女性,爱美,看她那肥嘟嘟的熊样儿,她觉着这倩影根本没拍够呢。这次出来没带硬盘,担心卡不够用,所以没敢太忘情地拍,得省着点。

    
    


      

       北极熊是北极特有的原住民,一生几乎都在冰上度过,一般生活在距离海岸200英里以内的区域,最北可达北极点。它们是天生的游泳高手,嗅觉很灵敏,能在冰块下找到海豹幼崽。他们以食动物脂肪为主,主要捕食海豹,还有海象、鲸鱼、海鸟、鱼类等。冬眠后2、3月开始活动,为了觅食漂泊于北极的浮冰区和陆地之间。北极熊幼崽要跟随母亲两年左右,其间要学会捕食及在严酷环境中的求生存能力。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掠数量急剧减少,严重威胁到它们的生存,所以70年代北极地区国家签署了保护北极熊的国际公约,使这一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得以在北极继续生存。

       临近中午又下起了雨。因为我们这船是今年的首航,所以有俄罗斯科考站的工作人员搭乘,下午要把他们送往科考站。科考站就建在我们路过的法兰士约瑟夫群岛,在回程时我们将正式探访这个科考站。在科考站旁边有一个独立的小岛——rubini岩,这是一个由柱状火山石玄武岩构成的小岛,有大约6种鸟在此筑巢,是这个群岛的最佳观鸟之地。

       晚餐时有点头晕恶心,因为船在过奥地利海峡,原本以为北极海域是平静的,所以没带晕船药。又要过海峡,因为德雷克海峡和南极半岛那个什么海峡让我吃尽了苦头,现在一听海峡就色变,全身的神经都绷了个紧,幸亏领队给了我药,接受上次教训,赶快乖乖地服下回房间就睡,这一睡,除了半夜起来看了看窗外,一直都在睡,晚上连着白天,连讲座什么的都没参加,就连我们领队的讲座都没参加,睡了个尽兴。后来听说团友有吐的,算我幸运。起来一看窗外,没有了天地,只剩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看了看电视屏幕,18日,北纬83度。再走7个纬度就到达极点了,预计是20日到极点。10点了,泡泡面,解决早餐。今天我们就能驶出约瑟夫群岛进入厚冰区,现在的冰就够厚了,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船身的震动,房间里的门窗框、窗帘拉链、柜子上的东西,一切可动的东西都在颤动,这些不同频率的响声再加上舱外呼呼的风声、机器的轰鸣声、排水声、冰块的碎裂声比贝多芬的交响曲不知要丰富多少倍。后来进入厚冰区,船体的抖动和轰隆声不亚于7级地震。以后我们每时每刻就在这种船身的震动中交响乐的伴随中生活,尤其在睡觉时,我简直就是象睡在摇篮中听着摇篮曲入睡一样,真是醉了。得出去看破冰了。

       我们这个航次是今年的首航,也就是经过一个严冬封海后的第一个航班,冰层都是完整的。所以船的行进都要靠破开完整冰层来完成。为了一睹破冰场面,我选择了首航。走之前我就在想象着破冰的情景,据说很是震撼,现在一看,真是难描难述。从这天进入厚冰区到离开厚冰区,我每天得出来遛几圈,不管风天还是雨雪天,船头、船尾、驾驶舱,左舷、右舷,总也看不够。在一望无际的厚厚的冰盖上,除了荒凉就是寂静,但船过之后,在白茫茫的冰盖上留下一道道辐射向两侧的或远或近或宽或窄的冰缝,从船尾处留下一道由大大小小蓝白相间的飘浮着的冰块组成的航道,或直或弯,虽然随着船的远行,整个冰盖又恢复了看似的平静,却给这茫茫荒原留下了一道异样而亮丽的风景线。                                                     

   

       这艘船不愧是破冰船中的巨无霸,名不虚传。一路上不管冰层是薄是厚,它都是一往无前。厚达40 公分的不锈钢冰带,凭借核动力和船身重量将冰压裂并挤压向两侧,船头和两侧裂开的冰缝一道道向外辐射,裂缝长度可达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一米多厚的冰就这样咔咔咔咔四分五裂,多震撼的场面,这得多大的力量。当然这咔咔的冰裂声只是我感觉的,任是多大的声音都会被大到夸张的机器轰鸣声所淹没。后来看到领队发微信说破冰就象吃脆皮巧克力。我一下被他这比喻击倒了!多么形象多么鲜活!他吃了多少脆皮巧克力啊!竟然能生出这等生动的画面。我半天扯不清,他就一个脆皮巧克力,竟然把世界上最强大的破冰船破冰的震撼场面活灵活现地再现,5个字,搞定。学霸就是学霸。不足1毫米的巧克力皮在被咬碎裂开时都有清脆的碎裂声,何况是一米多厚的坚冰,那该是一种怎样震颤心灵的声音。有时看得我张着的嘴就没合上过,以至肚子被冷风灌得直发胀。

     

       再从船舷两侧看,靠近船舷被压裂的冰块基本呈三角形和四边形,当它们彻底从冰盖上断裂开时,就会随着涌动的海水和船的排水的冲力翻转,以至于我们都能看到被冻结在冰层底部的各种色彩的浮游生物。看着这些齐齐断裂大小不一的冰块,不断从船舷处涌出,我总感觉这破冰真就像砍瓜切菜般容易。这些翻转的冰块随着航道的拓宽会回落,而有的则矗立在航道中间或两侧,来晒它们色泽艳丽晶莹剔透的身姿。这些巨型蓝钻让你一路都看不够。前两张是船上摄影师拍的。   

                             

        若从船尾看,那道被破开的航道一直伸向遥远的远方,最后流入天际。航道中,海水汹涌着,从大大小小的冰块缝隙中冒出来,有时能流向航道两侧的冰面上。也难为它们了,在过去的半年中,被憋在厚厚的冰盖下,在不论是冰上还是冰下的不见天日的黑暗中度日,现在它们头顶的冰盖突然给划开一道口子,那还不争着冒出头来换口气,顺便来个日光浴,再看看飞翔在它们头顶上的鸟儿。   

        又下雪了,回家吧,午餐前还有船长鸡尾酒会,也就是和船长的见面会。船长,俄罗斯人,高大,给人一种威武的感觉,有点象这艘船。他大概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大家的一些问题,最后和每个人合了影,并给每人所能签字的物件上签了字。这就是船长。 

       今天的餐好像还合点口味,吃了不少。每天用餐都是大家相聚聊天的好时候。林弟(真不好意思这样称呼一位大佬级的成功人士),是一位言语不多但善于思考的象资深的学究一样的男士,(是他锁着的眉心告诉我的),聊天时也是喜欢探讨一些问题,比如问女士们为什么要来北极类似这样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很多不同含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百个个人有一百种回答,因为对北极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我想他真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维方式,每次看着他的认真劲儿,我就非常非常认真地回答他的每一个问题。很欣赏这位小弟呢。

       这天晚上船公司还举办了“波赛冬庆典”,以祭拜海神,为的是后面的航程能顺利。

       6月19日早,我们已航行到了86度,由于临近北极点,冰层越来越厚,船速明显慢了下来。有时遇到厚的冰层或冰脊就前行不了,只好退后再加力向前。今天一早阳光就不错,拍了几张阳光照射下的冰雪荒原的照片。广播响起,因天气不错,要进行直升机巡航,这项决定够英明的,因为没过多长时间风雪来袭,天地间又是白茫茫一片。在直升机上拍下了破冰船破冰航行的照片。  

 
       

        下午听完讲座来图书室看书,团里的小张已经在那里了。差不多每次来图书室都能看见小张在看书。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文雅、有品位有才气的女士。 因为明天就要到达极点,所以领队和几个团友在图书室商讨明日在极点摆造型航拍留念事宜,以李老师和姚大师为总策划。据说他俩是多年的朋友,我感觉他们有个共同之处就是才气横溢。李老师温文尔雅有着一种绅士风度,我们接触不多,但从他不多的话语里却能感觉到一种诚挚、修养和内涵,我没能知道他的职业,不知这些是否与他的职业有关还是与生俱来;姚大师,善谈,言谈举止中艺术范浓浓,在莫斯科机场见面虽然只聊了几句,他那跳跃性的思维和语言就让我感觉新奇得不得了,后来我总是好奇地打量他,想他那脑子又在琢磨什么新奇的东西,而他说的话有时竟然能使我这被石膏水泥之类的东西糊死的脑洞打开一二,如果能多听听他说话就好了,那样我的脑洞也许会被多捅开一些,不料这事被领队想得更绝,他说会捅成马蜂窝,这脑袋瓜,这词儿亏他想得出,完全可以成为他的专利。闲话少叙。总之他们与领队策划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即以到达极点的时间(620)和90°n为人体造型基础,方案详尽到每个人的身高具体位置还有拍摄距离角度等等。万事俱备,只待明日极点的到来。哦,晚餐时还贴出了一张单子:让大家猜明天几点到达极点,猜中者有奖,奖励是2060年南极点免费游。这奖励,太有诱惑力了!我用心计算了船的行进速度,写下了8:40。结果着急了点,我们第二天到达极点的时间是12:28。有一位女士得到了这个奖项,好生羡慕。这奖励可不是一般的奖励,南极点!那是全世界人向往的地方,最关键的是还能长寿。我算了一下,免费游那年我100多岁,也就是说我必须努力活着到100多岁,为了那个梦想的地方。能活100多岁也算长寿了吧 。没猜中,可惜呀。你说猜个子午点多好,干吗猜个8—4,消毒液有什么好。  早点休息,迎接极点的到来。

        6月20日,这是到达极点的日子。一个晚上醒来几次,总怕错过极点周围的景致。早早起床,看看电视,北纬89.2°。显然我猜的到达极点的时间指定是泡汤了。因为越接近极点冰层越厚,船速有时只达到5节左右(正常时速一般在18节)。今天驾驶舱禁止进入,我就在甲板上四处转,天不是很好,阴沉沉的,还冷。上到最高处,举目四望,广袤无垠的天穹之下,只有茫茫雪原,自从进入冰区,就像进入了白色的荒原,这茫茫雪原就一直相随,只是有时被太阳照得反射着耀眼的白光,有时又被笼罩在白色的或灰暗的浓雾之中,有时飘着雪花,有时又洒着雨滴,总之冰雪和白色统治了这里的一切,透过这白色,我曾无数次感觉到了它的荒凉,即使船上震耳的轰鸣声也掩盖不了它的寂寞,但是当我用自己的心去看时,才发现正是在它的荒凉里包裹了一片纯洁,在它的寂寞中显现了一种宁静,才让你彻彻底底感觉到这是一个你完全不曾触摸过的非常独特壮美的永远圣洁的全新的世界。过一会,我就会到达这个世界的中心,也就是北冰洋的中央,也就是人们说的这个地球的顶端,也就是人们说的找不着北的地方,也就是在过去一二百年间那些勇于探险的人们用生命去探访的那个神秘的地方。回到房间,准备相机、电池,此时已是89.89°n,人们已经开始去往甲板。

        所有人都聚集到船头甲板上,等待着 90 °n 的到来。广播响起,到达极点就要进入倒计时了,gps不断变换着数字,89°9991,9992、9993---90.00°!

         

照片名称:20june2017-northpole-gps-9867

        2017年6月20日,船上时间12:28,北京时间5:28,当gps显示出90 °n时,一声长长的雄壮的汽笛声和着每个人倾尽全力爆发出来的欢呼声划破了已静默了一年的北极点上空,甲板沸腾了!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们脸上溢满着激动和兴奋,举着香槟相互致贺,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此时的心情:欢呼、拥抱、起舞。地球的极点,多少人的梦想,在人生某一梦想实现时,总会有那么一刻心被震颤,这时正是那一刻吧。我也举着酒杯,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们碰着杯,此时什么语言都用不着,因为大家的心是相通的,北极点我终于与你相聚了!                        
       在人群中走了一圈,完成了我绕行地球一周的壮举!此时此刻拍照留念那当然是必须的。我爬到了船头甲板前面的最高处,把我的光辉形象定格在了当时当地。领队还带着旗子,我们全团拍了合照。临行前想着一定要带上gps,在90 °n时合个影,最后还是没带。多亏了领队,让我和他的gps拍了合照,只是此时的位置已偏离了90 °n。那又有何妨。 

 

        我迫不及待地想快点下船,快点站在这块地方。只是北极点地处北冰洋,其上的冰盖时有裂缝,必须得找一处面积较大而又安全的冰面。所以船在行驶了一海里多后停了下来。先由警察带着枪和探险队员到冰面勘察,以防有北极熊和冰缝之类的危险存在。其实在极点周围什么食物都没有连鸟都没有,更不要说北极熊了。 我站在甲板,看着工作人员在下面布置活动现场,吊车在往下运送极点露天烧烤的所用物品,还有在远处站岗的探险队员,多么像是在这茫茫雪原中镶嵌的一点宝石。

 

       我们该下船了。我就要亲自站在这个有着非凡意义的地方。一步一步从舷梯走下,最后一个阶梯,双脚终于踏在了地上,是绒绒的雪地,心嘎噔一下,再没了动静,象空了一样。坏了,吸吸气,呼吸还有。静静心,感觉还正常,虚惊一场。回过神来,才觉出心的激动,不由高举双臂挥舞,张开嘴要大喊一声,可待我看到阶梯口站着的两个探险队员瞪着眼愣愣地看着我时,赶快放下双臂,低下头非常不好意思地快步离开。走到人少的地方,我用相机拍了一张我站在极点雪地里的双脚的照片。

 

        前面就是那个在北极点举行经典庆祝活动的圆圈,是用绳子围好的。我随着大家走向那里,大家都踩着绳子围成一圈,先由船长讲话宣布庆典开始,让大家手拉着手静默一分钟。我的左手一边是一个高大的中国人,当我和右手边的人拉手时,两人同时一笑,竟是我在南极时的探险队员兼鸟专家阿布,虽然这次在船上已见面多次,但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这样特别的仪式上并肩手拉手站在一起,这种缘分实是不浅呢。所以后来我和他拍了好几张合照。在这张极点圆圈的照片中,我一眼就认出了自己,不是看清了模样,而是我这一点子个儿夹在两个高个子中间,阿布又是蓝色衣服,我呢戴了一个白色的小熊帽,所以我在这张照片中很容易就找到自己。在我的身后是我们乘坐的船。                                                                                                                                                                                                                                                                                                 
       静默一分钟。这一分钟,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吧,不管你在想什么,心绝对不会是波澜不惊的。思绪很乱,就像脚下涌动着的北冰洋一样,不是很逻辑的去想一件什么事情,但不外是无尽的感慨。现在理一理,基本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感慨。感慨我此生能有幸来到这个几十年来只能幻想的地方,那张站在雪地里的一双脚的照片见证了我真实地站在了这个被称为世界之巅的地方。基本点之一-----感谢。自有这个星球以来,北极,哦还有南极,它们就存在在这里,从来没有谁知道在这个星球上有这样两个被冰封的世界,亿万年来他们就这样默默地守望着。直到一百多年前那些勇敢的探险者历经千般苦万般难不惜献出生命探索发现并到达了地球上的这两个极点,是他们为人类发现了这从不为人知的世界,并开拓了探索之路,我深深地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能在我生活的时代发现了这地方;基本点之二-----还是感谢。感谢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感谢我身后的这艘船。从发现极点到现在,仅只一百多年时间,却打破了这两个世界亿万年的沉寂,靠着先进的交通工具,我,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今天,能成为到达这个极点的一员,能这么幸运地在我的有生之年站在这里,看到我生活的星球上的这个在一百多年前还未被人类染指的原始世界,从而圆了我的半拉极地梦。我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用不了多久,探访南北极就会象去她二姨家串门一样便利了,不过,到那时人类大量涌入这至纯至静洪荒原始之地,真不知是不是件好事。一分钟很短。都来不及再多想些什么,尽管思绪万千(有点酸了吧)。仪式结束了。大家纷纷在象征极点的90 °n标牌前留影。

        我们团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航拍6.20和90 °n人体造型的纪念照。先预拍摄了90 °n造型的画面,由远及近最后还来个近照,成功了。接着开拍由近及远的画面,那位大疆无人机不断地拉远距离,再拉再拉,这也太夸张了吧----哇!原来是不服管制自己个儿兜风去了,眼看着就不见了踪影,或许是因为极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信号失灵的缘故?找吧!探险队员领着我们的领队和几个团友循着大疆消失的方向寻去。走得好远好远,寻找的人也快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了。在没到小腿的雪里行走,还有那么多的冰脊和雪山堆,真难为他们了。好久好久,终于回来了。人回来了,机没回来。可惜那么详尽的计划彻底泡汤了。有消息说别家团的一个无人机也跑掉了,据说也是大疆。怎会这么巧!莫非----莫非-----他俩前世有约----双双私奔了!他们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私奔,缘分可不一般,这得几世才能修来。它们要在这远离喧嚣远离人类的荒漠之中度过多少时候,三生三世?永生永世?可是那里还有我们的影像呢,难不成让我们的影像也永生永世地陪伴着他们?得到哪朝哪代才会被发现?再细细想,永留这里倒也不错呢。不过我们领队想的是若干年后它们能为外来物种来地球考古作出贡献,好像这样一个结果也不错。这张照片是团友拍的领队和大疆最后在一起的合影。

 

         在极点,大家选择不同方式纪念这一特别时刻。情侣们秀着恩爱,好多人摆出各种姿态与北极合影,在这里做一回纤夫拉着50年胜利号。 我发现有一位外国姑娘很特别,她跪在远处的一个雪堆旁不停地挖呀抛呀,那专注的神情让我很好奇,不由走过去,一个深深的雪坑,工程好像完工了。只见她拿出一个木制的小人,头和四肢是可活动的,小心翼翼地放进洞里,把胳膊腿都摆好了,然后把小型摄像机伸进洞里拍摄,她非常认真地做着这一切,当她发现我在旁边,抬头冲我笑笑又继续工作。我突然觉得她一定是正在做一件对她来说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此地,在此刻。那个小木偶在她人生中一定是有着非凡意义的。她正在用她的方式在这个地球顶端纪念她人生中的重要之事。广播里广播让准备徒步的集合,要开始徒步活动了,我要去徒步了,她还在继续着,很想看看接下来她还要做什么,她要把小木偶留在北极吗,可这里是不允许留下任何东西的,那会怎样呢? 
  



        极点徒步,期望已久,不过不是这种只徒两公里溜一圈的徒步。曾多少次想着通过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迈进极点,当然,是南极点,哪怕只徒步半个纬度,或者只徒步两三天也行。有艰难,但可以饱览荒野里的每一寸地方,领略象穿越远古一般原始的味道,轻唤一声沉睡千年的冰雪,问候一声寂寞空旷的原野,还有那里的阳光,那里的雨雪,那里的荒芜,那里的静谧,那里的寒冷,甚至是那里的暴风。那是美,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壮美。当站在极点,那个彻底圆梦的地方,脚踩着两三千米厚的冰盖,回味一路的艰辛一路的美,还有阿蒙森斯科特为什么以非常人能承受的磨难以至生命为代价来到这里,那是一种何等的感受…… 真是,这小差开远了,脚站北极点,南极点却溜进了脑壳,生生把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地儿给整一块儿了,有点信马由缰了。不想吧。若我与他今生有缘,有朝一日一定会站在那里,若无缘,留一点希望也好。不由得又想起那个竞猜奖励,真纠结,若昨天猜中到达极点时间拿到那个奖励,2060年我不就完全可以站在南极点了吗!
       这里的雪,纯纯的白,毛毛的,绒绒的,象刚缠出来的棉花糖,脚都不忍心踩上去。冰面上有很多冰脊,由于冰下面海洋的洋流带动冰的运动挤压形成,还有被风吹得形成的一个个雪丘,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雪深的地方快要没到膝盖了。    不过景色很美,那些小雪山形状各异,挤出来的冰块又透出晶莹的蓝色,还有一处特大的冰块在消融时留下的冰柱,惹得这些徒步者们不停地拍照。
  


  

  



        起风了,越来越大,带着雪砸在脸上,很疼。顶着风,气都换不过来,只好停下来背对着风歇口气。一直只顾走了,现在才用心四望,只有身临其境,亲自站在这茫茫冰原中,才真正感受到这个茫茫的冰冻海洋的浩瀚,让人感觉到俨然进入了一个万里冰封的白色国度。在这里觉得自己渺小到不能再小,走在我前面的徒步队伍也只是象撒在冰雪中的一粒粒红豆。  
  
 

        脚下踩着的或许是n年的永冻冰吧,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经年的雪,风夹着雪从耳边呜咽着蹿过,似带着苍凉,又似带着哀怨,我感觉它们是在和我说着什么,也许它们沉积在这里太久太久,今天我站在这里,它们也许想向我倾诉它们久远而无人听闻的故事?倾诉它们洁白无瑕却无人赏鉴的娇容?倾诉它们的荒凉寂寞?或者是它们在瑟瑟寒风中度过的年年岁岁?而我也好像听懂了什么,心里一阵凄凉,若有可能,我真想留在这里------这个清纯、静谧、冰封的、绝世的、能洗净世间铅华和杂芜的、冰清玉洁的世界,陪伴着它们。到永远------就先留双眼睛在这里吧,永远陪伴着它们,也可永远欣赏这大美的国度,不过这里如果没有人类的入侵应该是最好。
 


         好像又发傻了,前面的队伍走远了,身后就剩几个收尾的探险队员在赶着我这个掉了队的羔羊。走吧。腿发软,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这才感觉到肚子好饿。今天极点的露天烧烤餐,因为没有我可吃的东西,所以就没打算吃,只是在徒步前发现有土豆炖牛肉,匆匆夹了一块土豆一块牛肉塞进嘴里就出发了,当时还拿了一个烤土豆装兜里,忘了,第二天才发现。好不容易走回来,船下已经没什么人了,再望望远处,蹭到舷梯口,不能就这样上去,我又走到一个雪堆旁,团个雪球,吃点北极点的雪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别看那雪毛茸茸的,稍微捏一下就呈现出冰晶一样的雪冰,咬一口,咔嚓,脆啊。要比脆皮巧克力脆多了呢。还得留个影吧,就让守在那里的探险队员拍了张站在雪地上的照片,非常非常不舍地回到船上。  想想我还没装北极点的水呢,拿出瓶子(这是极至发给每个人装北极点的或水或冰或雪用的),向船下走,遇到领队拿着n个瓶子也要去装,一同下去。就装点雪吧,海水咸估计什么也干不了,冰很难砸下来。领队还给我拍下了装雪时的画面,这画面很珍贵,他特别能抓拍一些特别环境下人们的一些特别活动,摄影高手嘛。


        一直还没顾得上介绍领队呢。我的领队,就是我在南极时极至旗下三员大将中的那个永远笑眯眯的,一笑眼睛象两弯新月的可爱的男孩子李震宇。他笑眯眯的样子总给人亲切谦和的感觉。我们一同走过地球的两级,这缘分够深吧。这次来北极,是他第三十一次进入南北极,简直一个南北极达人。他曾在《广东城市之声》做客,作关于南北极的连续节目。作为领队,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服务看,他工作的娴熟有条不紊很强的责任心对所带团员的那一份诚挚的爱心细致周到的关心还有对工作那种那种超乎寻常的热心,应该是堪称一流了。在南极在我晕船最痛苦的时候,他热心的问候和鼓励,让我有信心度过那段对我来说很艰辛的时日。这次来北极,一路上对团友们的关照让又我惊讶一个男孩子怎会如此细心,就连我丢掉的相机镜头盖他都记挂着,从北极回来他还问我镜头盖的型号要想办法配一个。行程结束前,需要把团友的照片分传到各自的u盘中。一路上我看他不停地拍,照片是不是快有北冰洋一样浩瀚了,要象大海里捞针一样把每个人的照片分找出来,这工作可够浩繁的。听说在临下船的前一晚,他竟一晚没睡,难怪下船后在摩尔曼乘大巴仅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他就在梦乡里游走了几番。直到莫斯科机场转机的空当还在传照片。我好奇他对这工作这么执着又情有独钟的动力,在一次聊天时好像找到一点答案。在小的时候就向往看外面的世界(我想只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才会有这种向往吧),但为了不违背妈妈的意愿选择了顺从,再大一些,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也没有叛逆妈妈,而是通过说服选择出去旅游,而且资金还是靠在学校的什么什么奖金解决,(我猜想他指定是学霸)。直到大学毕业他还是做了自己违心妈妈满意的工作。多乖的孩子。他的顺从实际是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品格,所以现在才有他的一片热心吧。现在他终于选择了自己深爱的职业,而且一做做成了达人。这答案好像还有点欠缺,前些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南北极对他是“毕生的追求”。其实何止是南北极!好伟大好神圣的毕生追求!愿小李震宇在他钟爱的事业的路上越走越好。不知大家发现了他的聪明没,不说别的,就他那个脆皮巧克力和马蜂窝当时就把我彻底打败了。还有就是他的钻劲。今天在船头拍照时,他把那锚左看右摸,远远看着不知在那里捣鼓什么呢,后来他还要往船头最中间那个凸出来的地方去(我也不知道那个部位叫什么名称),吓人不吓人。那船下面的冰都被压得塌陷下去了,冰块翘起来。这要掉下去,就这一望无际的大冰盖,根本就别指望捞了。紧喊慢喊,他已经一步步走到船下,蹲在那里看啊摸啊,把那6米宽的不锈钢冰带从左摸到右,从下看到上,又在研究什么呢。我害怕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你听他怎么说:这有什么,大不过在北极多留一个人……? ! ! ! 轰然一声,心理的震撼9级只多不少,这得对这地方爱到什么程度才会这样说!(后来我想一想,真能留在这样一个国度里,也确实不错)。他对船这么钟情,是因着父亲吧。(父亲在造船厂)。 
  
  

        在登陆俄罗斯考察站那天,我们上去也就两个小时就回来了,晚上快12点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在图书室看书聊天,他走了进来,原来从下午登岛后到现在才回来,11点半是上船的最后期限。他说把岛上的房子一个一个都看了。还拍下了照片。钻不钻。就是有一点使我很伤心。就是遇见娘仨北极熊的那天。那娘仨离船较远,我的镜头也拉不很近,只是看着熊妈妈靠前站着,两个熊孩子蹲在远一点的地方,它们一动不动,好长时间也不动,我盼着它们改换个姿势好拍照,可他们愣是不动。站在我旁边拍照的一位和我说,那俩小熊太瘦了,估计不行了。当时我心头一颤,可怜死了,妈妈要是再找不着吃的,可真要饿死了,它们才刚刚面世啊。规定又不让扔食物下去。那天很冷,它们在寒风里又饿又冻,真揪心,心里好为它们难受,一个念头竟然出现在脑中-----我跳下去。我虽然没有海豹那么多肉,也能充充饥救它们一条活命吧。晚上用餐时我们坐在一起,想起这事,我就让小李猜我当时想到了什么,你猜他怎么猜的:你不会把我推下去吧?!天哪!好崩溃!我何时有过这狠的心肠!   再说这样聪明可爱的乖孩子怎舍得推下去喂熊呢?后来他给我看他拍的小熊,胖着呢,他那镜头长。那熊妈妈是在冰窟旁静等海豹上来换气呢。差点做了无谓的牺牲。在南极时我得知他要带队北极团,我就想好有缘哪,一定要拍个合照,结果,忘了。今天在北极点拍了张合照,就是没有南极的合照,有点遗憾。后来我让他p一张南极背景的合照,到现在也没影。许是忙得忘了吧。
        哎呀,打住!再垒就成李震宇传了。(玩笑 【捂脸】)不过有着这么多新奇东西的男孩子,还真想多听听他的故事呢。
        装完冰回到房间,人象散了架一样,这一天身体累脑子也累,用完餐洗巴洗巴就躺下了。房间里已经营造得很黑夜了,头里面仍是白茫茫一片,挥都挥不走。是今天在那个白色的国度里呆久了,除了红色的船红色的人,剩下的只是清一色。赶不走就让他留着吧,北极点,本来得留一块空地儿装着它。人生中,谁没有一段想留住的时光,就让它留着吧;脑子里那白茫茫一片仍想留在那个白的壮美的地方,就让它留着吧,永远,永远。当然还有大疆。 
        晚10点,起航了。要离开北极点一路向南。打点精神再起来,去到甲板,为的是再看它一眼,打个招呼,说声再见。 

         这天一直行驶在白色中,只是时晴时阴,一天下n次雪,船上又恢复了讲座,还有健身房的健身活动,下午茶,音乐时光等,我有时听一些感兴趣的讲座,剩下的时间就看书,昨天找到了一本特感兴趣的书,偷偷拿到房间看,看久了,就去甲板看破冰,到驾驶舱看冰裂,或者坐在酒吧的窗前发呆。

 
        期间的拍卖会我们团拍了不少呢。总能碰着小黄,我俩有时就互拍一些照片,或聊天。小黄非常直率,人还热情,每次用餐她总是给我占上位子。从甲板或是哪里回来总要提醒我从哪里回房间,因我老是找不着家。她在机场工作,我对机场里的事是陌生的,很感兴趣她讲机场里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在回到北京机场后,因我是晚上的车,她还让我在机场的什么房间休息。谢谢小黄。
        22日船驶过约瑟夫群岛的美国海峡和奥地利海峡。约瑟夫群岛由191个小岛组成,四周布满海冰,海冰中有远古沉积的古老厚冰层,岛中有活火山和冰河,是北极熊、海象和各种鸟类等极区动物的群栖地。所以一早就有广播,冰面发现1只北极熊,中午又有3只,下午又1只,还有海象,只是距离远,也没提起多大兴趣。
  
                                    

        不过许老师和胡老师这两位摄影达人可是忙得不亦乐乎,长枪短炮,家伙什够齐全。一路上他们的辛苦应该换来不少大片。特别是许老师,身体的不适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可他作为一个摄影人的执着追求所付出的却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在船上的每一个夜晚他的睡眠就只两三个小时,为了拍到什么动物啊鸟的,整个上午或下午坐在通往甲板的门口守候,好多次我去甲板看到他坐在那里睡觉。他们作为摄影人的追求我不能够懂,但我懂得他们的执着精神。愿许老师多多保重。
        23日凌晨12点多,到了挪威角的杰克逊湾。天阴沉沉的。1895年南森和约翰森乘坐狗拉雪橇在到达当时最北端的北纬86度后返程时漂泊到此用找到的浮木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小型避难所过冬,利用可以找到的一切生存了下来。现在还可以看到这个避难所的遗迹。这是北极历史上最令人兴叹的过冬之所之一,上面有一个纪念十字架。本来准备坐橡皮艇上去,因冰雪太厚,就在甲板上观看并拍了些照片。 
         

        上午又有3只北极熊,就是差点让我献身的那3只。其实这俩熊孩子还是很棒的。

       
  
        船继续行驶,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群岛的川普岛,它是由广阔平坦的山脉组成,大部分被冰雪覆盖,所以形成了多处冰川。太阳从云中若隐若现,光线洒在雪山上,与多天来少有的蓝天白云组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这么好的天气,船长决定直升机再次巡航。从直升机上看,大面积的冰盖展现眼前,蓝天白云雪山大海,壮观。    
  




        下午出现了海豹和鲸鱼,还有1只北极熊,等我出去海豹下水了,鲸鱼距离远,而且只拍到了背脊。
今天还参观了船的引擎室,更象迷宫一样,上上下下,里三层外三层,里面的机器部件管道等等等等密密麻麻 ,一个不认识,还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生怕什么东西突然爆炸,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这些东西,而且这规模场面太庞大了,如果让我数这里的螺丝钉,5年,绝对数不清。介绍的工作人员说这只是一小部分。叹为观止!我只有感叹的份,感叹人类的伟大。更感谢这个庞然大物把我带到这个特有的世界。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胡克岛的宁静湾。前苏联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科考站。1929年由破冰船将首批设备运送至此并完成装配。于1936年关闭。现在这里有一个小小邮局,还出售一些纪念品。晚餐后8点我们开始乘坐冲锋艇陆续登上这个岛。        
            

       



        地上的雪很厚,行走有些难。先进小邮局看看,人很多,排着队购买明信片邮票邮寄什么的。 还是出来看看小岛。遇着小戴母女边拍照边溜达,本来还有领队小李,结果把他给走丢了。小戴是一个美女妈妈,年轻到大家称她们姐俩,皮肤白皙细腻,性格温柔到象水一般,我发现她的眼睛和我们的小孙美女有着同样的一双灵动的会说话的眼睛。这母女俩和一位赵先生同从广州来,大家戏称赵先生是她俩的监护人。岛上都是双层的木制房屋,还有几排特小的木房子,怎么看也容不下一个人,纳闷。后来听小李说那是狗房子。别看地方小物件还挺全,不知用途的机器,测气象的用的(我也不知它应该叫做什么可能叫百叶箱),还有插在地上的什么东西,总之好多,不知名也不知干什么用的。我们还发现了长在地上的地衣之类的植物,在这种环境里,它们算是国宝级的了。
                                                                                                  
        我们看很多人都上到了山坡的地方,可我们好像都很累了,就打道回府了。连北极狐也没看到。一些贪婪的人直到11点半才撤退,比如我们领队,他竟把岛上的房子一个个看了个仔细。这一天很累。
        船将驶出群岛继续南下,接下来的两天就轻松了。


        有两项特别的活动。“我为冰激凌狂”下午茶活动。在船尾甲板举行,冰雪笼罩在大雾中,时不时飘点小雪,疯狂的人们却沉浸在疯狂的歌舞中,温度快到白热化了,亏得有冰激凌可以降降温。   
  

         再就是船长告别鸡尾酒会,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北极之旅已近尾声。在临下船前的晚上,本想充分享受这最后一晚极昼的时光,再看看夜半的太阳,可是天阴沉沉一片灰蒙蒙,我盘腿坐在后甲板的栏杆前,想等着太阳能出来。太阳没出来,只等来了乌云中显现的一点点蓝天和天际的亮白,它们与深青色的大海在最远处相接后就再也看不见再远的地方,把那个纯白的地方也挡在了看不见的远方,那个诗一般的远方。回去吧,收拾下船的行李。                 

 
 
          26日,又回到了北纬69 °,用完早餐,我们就要下船了。下船前,去甲板上下遛一圈,那艘航母仍泊在原地,一切还似原样,天没有阳光阴沉沉的一片怅然,回到房间,再看看这里的一切,12天,12天前上船时盎然的兴致荡然无存,看一眼挂钟,把它拍下来吧,这是我离船的时间。


       离开50年胜利号的时刻也就定格了北极点之行结束的时刻。 探险队长在船下悬梯口和我们一一握手告别。又见摩尔曼斯克机场,下起了雪,还夹着雨。还是属于北极的雪,伸出舌头接着飘落的雪花,再品一品北极的味道,清纯。就这样说再见吧,北极!我看见小李震宇也在伸着舌头,一脸的甜美,莫非他也在留恋北极的味道,他可是十几次去北极的达人呢。纯粹一个小调皮。 
        午后抵达莫斯科。入住酒店安顿好后,本准备游览,瓢泼一样的雨阻了行程,待雨停后只能去吃晚餐了。 
        白兔餐厅,2017年世界排名第23,硕大的帝王蟹让团友吃得不亦乐乎,从餐厅望出去可见梅德韦杰夫办公的白宫。莫斯科的塞车一如既往,正好在夕阳中从容地观看路两旁的街景。 等到得红场已近掌灯时分,看红场的夜景吧。很美,就是不知照片行不行,我可是拼住呼吸把自己当三脚架拍的,当我问胡大师说我没三脚架照片会不会糊,他说恐怕不行。等我回家放大一看可不是咋地。唉,美丽的莫斯科的晚上啊!凑合看看吧。 
  

  

        快到午夜了,回到酒店(酒店紧邻红场几分钟就到了),凯宾斯基酒店五星级,我是包间待遇,一觉到7点,总算扫去了一身的疲乏。
        上午观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普京的办公楼近在咫尺。  
   

        俄罗斯的冰激凌是要偿的,大家吃到爽,不过是丁老师埋单请客哦。还有小有名气的莫斯科地铁也得体验一把。最后在特列恰科夫故居参观了他所收藏的油画,那可是无价的。
        行程结束了,莫斯科机场,起飞时又下起了雨,好似和返程的感觉一样很不好。 
       


        又是一路无眠,脑中一片白,机窗外的白云,北极的冰雪,交织在一起,白茫茫一片。
        6月28日到达北京机场。团里唯一一个来自天子脚下的小魏先生,把在北京下飞机的团友派车一个个送到各自要去的地方,非常感谢。我们同处北方,一路上聊得还算多,他比我这个老包头还熟悉包头,希望再来看看。
        一夜的火车,没睡好,迷迷糊糊。一早列车员换票,到站下车。老公睡懒觉,只好打的。报了目的地,司机好像不熟,交代半天,好在他还知道那小区,肯定是新手。在车上坐着打盹,突然司机问我为什么在这里下火车,一愣,这是哪里?天!提前一站下车。还在梦里。
        到家了,我的北极行划上了句号。梦已成真,可我似乎还没醒。太累了。接着睡,希望梦里能再回北极……

        在南极时,李老师曾说他的目标是地球三极:南极、北极、最高极。我的最高级看来还得延后一些,据说给珠峰装电梯的事宜还在热议中,所以吗------热烈期待中!

 
 

                                                                                                         2017年7月14日
               

 

                 


       后   记
 

        我的两级之旅结束了。
        也算是圆梦之旅。少时对两级的梦幻得以成真。从南极和北极回来有些时日了,但那冰雪和白色象统治南北极一样一直统治着我的大脑。清纯壮美。
        南北极旅行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南北极本身一样是世界任何地方不可替代的。古老原始。
        南北极之旅让我永远都无法忘却在我的的人生中曾有过这样一段充满美妙、心动的旅程。但人生的梦并不仅于此。就两级而言,这个圆也不是360度。不过总得留点希望在前面。
        就像前面所说,我真的庆幸生在这个时代,定是前世有缘,今生才能相见。其实它们已在那里等待了很久很久。
        还得感谢极至领队。南北极之旅路途遥远而艰辛,但在艰辛的旅程中能有舒适、惬意、温馨和快乐相伴,实在是幸事。而他们的极地专业和经验使我们不仅充分领略了极地风光,也让我们了解了更多极地知识,受益匪浅。
        南北极特有的美,建立在南北极特有的寒冷和特有的原始荒芜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了寒冷或被人类过度侵扰,南北极特有的美也就不复存在。听说电视有播南极冰架有冰脱落,我没看着,就在刚才写到这里的时候,收到同去南极的李姐发来的信息,证实了这一消息。冰架脱落原因有多种,但这等巨型冰架脱落与南极温度的升高脱不了干系。拿北极来说,有数据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的冰盖在逐年缩小,岛上冰川后退。如果南北极的这些状况持续下去,其整个特有的生态系统都将受到影响而退化直至消亡。也许是亲自走过了南北极,所以对它们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它们无言的美震撼着每一个看到它们的人的心灵,特别希望它们这种美能象过去的千百万年一样美,并让这种美永恒。对于气候变暖其中的科学啊原因啊我是不会懂多少的,但如果全人类能给予足够重视并践行,南北极的美一定会永恒。如若不然,就象我想要献身那三只熊,就算有再多人去献身,也拯救不了它们。
         就到这里吧,本想把南北极的美表达出来,但这只菜笔实在有限。不过希望到老之后,翻一翻这份记录,还能再现曾经心动的时刻。

         
          最后上一首《极地吟》以释怀。

          一轴牵南北,难相望,默守荒凉空寂。簌簌寒风起,苍穹下,吹落琼玉满地。银装素裹,恰似 冰清玉洁身,绝是仙风玉体。     岂知情义多少,寂静蛮荒中,千古悲啼。世人乍到时,惊醒了,万世冰封静谧。风轻雾淡,展颜今朝斜阳里。有缘寻访归来后,几度梦回故地。


          

                                                                                       2017年7月14日晚写于包头

                                                                                                    何 秀 珍


          


tags:
13 years

experienced

13年极地探险、高端旅行经验

专业团队

professional

国内首屈一指的极地专家领队

100

global

超过100个国家与地区的产品

用心服务

service

贴心照顾旅行生活的每个细节

"));
网站地图